-
正常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浓度为100~300×10*9次方/L。血小板155×10*9次方/L在正常范围内,但血小板71×10*9次方/L属于血小板低。
血小板低的原因有:
(一)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二)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三)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四)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降温。
(五)血小板丢失 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六)其他假性血小板减少
例如喝酒、外伤、出血、病毒感染(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服用各种影响血小板的药物(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
出现血小板减少,建议立即去医院的血液科进行诊治,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