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子宫内膜薄可以用许胚泡植入。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研究发现胚泡植入的敏感期在排卵后的7~9d,即月经周期的21~23d,此期为种植窗期。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胚胎的能力称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容受性与临床妊娠成功率呈正相关。子宫内膜是胚胎发育的基础,一定厚度的子宫内膜是胚胎种植的必备条件,子宫内膜过薄,可以导致妊娠率下降甚至不孕。
现在的情况是根据薄型子宫内膜诊断标准,但尚无薄型子宫内膜统一诊断标准,但多数学者认为,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ontechnique,ART)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或给予体支持当天,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7mm或8mm即可认为是薄型子宫内膜。这类患者往往对药物呈低反应或无反应状态。其病理生理特征为:腺上皮生长缓慢、子宫动脉血流阻力高、血管发育不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表达。薄型子宫内膜产生原因,薄型子宫内膜病因不仅涉及宫腔操作和感染史,而且涉及内分泌、年龄、药物等因素。
像一般情况对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等导致内膜薄者,首先予解除病因治疗。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标准方法,术后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周期治疗来预防粘连复发,周期性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的生长,加速裸露区上皮化,使之不相互重新粘连有利于新生内膜的生长,以达到改善月经情况及促内膜修复的效果。通过抗结核治疗联合宫腔镜瘢痕粘连电切术治疗内膜结核致内膜受损者,可基本恢复宫腔正常形态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有利于进一步助孕措施的进行。但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严重,内膜再生能力差,其预后往往欠佳。中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后辅助戊酸雌二醇(补佳乐)及黄体酮序贯治疗。药物治疗1.雌激素及人工替代周期,研究发现,E2水平在<3660pmol/L范围内与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而当E2>3660pmol/L时雌激素水平对内膜厚度无影响。研究提示,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应用戊酸雌二醇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由6.7mm增至8.6mm,同时其妊娠率也明显增加。但是雌激素对内膜生长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另外,雌激素的剂型及用量方案也尚无统一的规范,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临床治疗经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