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4.15
外耳道的皮肤因为有耵聍腺,所以它自然就会分泌耵聍。你说的污垢就是耳朵分泌的耵聍。人的耵聍分成两种,一种是干性的,一种是油性的。谁分泌油性的,谁是干性的,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一般来说耵聍是维持我们外耳道酸碱平衡,免遭真菌、细菌感染的,是保护我们外耳道的。干性耳屎是不用我们清理的,它会随着我们吃饭时的咀嚼,自动向外耳道口移动而掉出来。而油性耵聍因为粘稠度较高,是不会自动排出来的。因此油性耵聍的人必须定期清理,应根据自己耳朵内耵聍的多少,定期用棉签进行清理。多长时间清理一次,可根据耳内耵聍的多少来定,一般一周清理一次即可。每次清理时,注意尽量保持干净。清理完后,应将酒精棉签再将外耳道清洁一下即可。 -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习惯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用棉棒火柴棒等掏耳朵,将火柴头或者棉绒遗漏在耳朵里,对耳朵也会造成损伤。
最好不要挖耳朵
用耳勺等经常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耳膜。在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
-
耳道内的分泌物也叫耵聍,其实是可以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平时不用过多清理,洗澡进水自然软化,晚上侧睡或是运动松动时自行排出,当有耵聍栓塞时应去医院清理。
-
不要去洗浴中心、理发店、街边采耳摊采耳。
首先采耳用的工具很多都是鹅绒毛这种,操作时很容易脱落细小的绒毛在耳道深处。其次有些地方是无法保证工具的一次性使用的,多人公用完全无法保障卫生,反而容易造成耳部疾病。而且刚洗完澡洗完头,耳道内如果处于湿润状态,此时再进行一次不洁净的采耳,那么会更加有利于细菌真菌等滋生。
也不要用棉签伸入耳道深处清洁。
如果洗完澡实在耳朵不舒服,建议只用棉签把耳廓附近的水沾干即可。棉签进行深处清洁很容易把耳垢推向更深处,不洁净的棉签以及无法避免的掉落的细小棉絮可能引起感染,操作不当易意外损伤耳道及鼓膜。 -
一般正常情况下,耳道无需清洁,如果实在耳屎太多要清理可以找五官科医生进行冲洗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