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历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察,同时也是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认真写好入党申请书。的党的历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供大家参考。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抗战以来毛泽东一直坚持的正确主张,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王明表面上承认“党要团结在毛泽东领导之下”,但实际上仍然坚持过去的错误。1940年3月,他把自己在1931年所写的、集中反映他的“左”倾错误观点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一书,在延安出了第三版,并且在序言中写道:“许多人要求了解这些历史事实,尤其在延安各学校学习党的建设和中共历史时,尤其需要这种材料的帮助。”在党内,广大党员干部也仍然没有认清“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和实质。怎样端正全党思想,正确看待党的历的路线是非问题,迫切地摆在中共中央面前。为帮助全党尤其是高级干部认清“左”倾教条主义的危
害,自1940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亲自主持收集、编辑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六大以来的主要文献,形成了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读到许多他过去在中央苏区没有看到过的材料,对问题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刻地感受到“左”倾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1940年12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谈到党的历的右倾和“左”倾错误。他强调指出,大革命末期的右的错误和苏维埃后期的许多“左”的错误,是由于马列主义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于犯了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但在这次会议上,仍然有人不同意说苏维埃后期的错误是路线错误。 为了统一干部思想,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前,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先后发出王稼祥起草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毛泽东起草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央还把《六大以来》发给大家,要求大家认真阅读,结合实际进行比较分析。这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对《六大以来》的阅读和研究,使广大干部加深了对“左”倾教条主义危害的认识,为全党的整风、以及对历史问题作出决议打下了重要基础。胡乔木回忆说:“当时没有人提出过四中全会后的中央存在着一条‘左’倾路线。现在把这些文件编出来,说那时中央一些领导人存
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就有了可靠的根据。”在这次会议上,许多人以自我批评精神认真检讨了自己历所犯的错误,党的领导层对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大体取得了共识。会议期间,毛泽东就苏维埃运动后期的错误起草了一份书面结论草案《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结论草案》。 1941年“九月会议”后,毛泽东集中力量领导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他规定中央学习组的任务是:“一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一方面研究六大以来的决议。”在1942年3月的中央学习组上,毛泽东就如何研究党的历史问题指出,“研究党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是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 1943年,经过一年多普遍的整风运动之后,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空前提高。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党的历次错误根源进行系统清算,并在此基础上统一全党思想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1943年9月7日至10月6日,以及11月3日至27日,中共中央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十年内战时期和抗战初期王明的错误路线进行严肃批评。许多中央领导人在会上回顾党的历史,并认真地作了自我批评。在10月6日的会议上,毛泽东作总结时说:这次要避免党的历的错误的斗争方法。“过去党内斗争没有解决思想问题”,“现在的斗争还是继续整风的精神,惩前毖
后,治病救人”。在11月13日的会议上,毛泽东在系统回顾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内斗争的历史后总结道:“我们的目的是要揭发路线错误,又要保护同志,不要离开这个方向。”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又强调指出: “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 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毛泽东的这一系列讲话,对于巩固全党团结起了重要作用。在全党团结、统一的气氛下,起草历史问题决议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1944年5月10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任弼时为召集人。5月,任弼时写成了“决议”草案稿,以1941年秋天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为基础,同时又反映了其后各次会议取得的新认识。此后,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高级干部多次讨论,对决议稿进行了多次修改。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原则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8月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一
致通过该决议。《决议》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对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了正式结论。 《决议》获得了普遍的认同和拥护,就连在历犯过错误的同志,也是如此。博古在六届七中全会上发言,真诚拥护这个决议,并向那些曾经受过错误路线迫害的同志道歉。王明在给七中全会的声明书中,也对历史决议及其对第三次“左”倾路线所犯严重错误的分析和估计表示“完全同意和拥护”。 12年之后,邓小平在1957年12月的一次谈话中曾指出:我们党不在1935年作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为了把全党同志团结起来,我们要等待犯错误的同志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在1935年做结论,这些同志是不会接受的。毛主席的路线是正确路线尚且需要等待,那么并不那么正确的路线,就更不待说了。/pic/kw4vqw0al1q
-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通过了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洞察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汲取前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坚持团结统一、坚定责任担当、坚持自我革命,引领亿万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奋勇前进,必将从胜利走向更灿烂的辉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催人奋进。 重大历史关头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为全会的鲜明主题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1,矢志复兴的中华民族,行进到关键一程的关键节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建党百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 2021年3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历史性、战略性决策: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决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成立文件起草组起草相关文件。 掌舵领航,习近平总书记为全会确定鲜明的主基调,为文件标定清晰的航向: “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在新时代更好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回望来路,风雨如磐。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上,在1981年改革开放大潮初起、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先后制定两个历史决议,都对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76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来到又一个应当总结而且能够总结的重大历史关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对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成就和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30周年时党中央进行了认真总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了系统总结。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以史为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党的成功之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发人深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 人们还记得,2013年1月5日,面对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强调要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历史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人们还记得,2013年6月25日,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个“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引领人们抵达历史的深处,倾听历史的回响,揭示历史的逻辑,阐释历史对今天的深刻启迪。 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作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 建党百年之际,如何写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总结”? 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历史观进行着深邃思考和系统谋划。 2021年2月,一场特殊而重要的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大幕开启。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阐明要旨。 一系列庆祝建党百年的活动安排意味深长: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批准建设党史展览馆,强调要使其成为共产党员受教育受洗礼的精神家园;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重温入党誓词;同约2万名观众一起观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共同回顾建党百年光辉历程;亲自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致敬英雄,致敬历史…… 2021年7月1日,举国欢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 “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从全党如火如荼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到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百年庆典,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安排,彰显铭记历史、启迪未来的深远战略考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领导人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前行的必然要求—— 登高望远,党团结带领人民已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续奋进中,更加需要借鉴百年历史经验、指引新的航程。 审视前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广泛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艰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汲取百年历史伟力,开启新的伟大征程。 正如全会所指出的,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坚定,是全会主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新的历史决议诞生的时代呼声。 充分发扬民主 凝聚全党智慧 决议起草工作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以优良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高质量起草好一份严谨科学,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好决议 4月9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 “起草好关于党的历史的高质量文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文件起草工作提供贯穿全程的根本遵循: 把方向——深刻认识文件起草工作的重大意义。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坚定信心、开创未来,对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提要求——科学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 亮主线——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立原则——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聚精会神搞好文件起草工作。“要认真学习”“要深入研究”“要发扬民主”“要严明纪律”。 一个多月后,在文件稿框架方案初步成型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 提高政治站位、紧扣历史主线、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团结鼓劲、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针对文件起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新的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这“四大关系”。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文件起草过程中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我们党已先后制定了两个历史决议。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全会决议要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 “对党的十八大之前的历史时期,这次全会决议要在已有总结和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概述。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 “关于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前两个历史决议、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过大量论述,都郑重作过结论。这次全会决议坚持这些基本论述和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特别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党的历史都作过总结和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这次全会决议要体现这些新认识。”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