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疗法是针对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体质而进行的治疗方法。患者除了进行中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单调的生活方式,可为自己的生活安排一些有意义并有兴趣的活动。
-
一人一方,针对性治疗,可以联系张志忠医生
-
要注重调理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
补脾阳为主: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 -
中医治疗主要注重调理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
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
补脾阳为主: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旨在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使精明之府得清阳之荣,以达补脾升阳之功。
醒脑开窍为主:用醒脾开窍汤治疗发作性睡病,方中半夏、茯苓、桂枝、苍术、干姜、淫羊霍温阳醒脾,健脾化湿;藿香、石营蒲、草豆蔻芳香化浊,开窍醒神;杏仁、厚朴、茯苓分别以开上、宣中、导下,使三焦气机畅通,湿邪得化。
-
中医怎么治疗睡病 是根据 睡病的中医辩证分型。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辩证分型 :中医上讲此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脾虚、心肝有火、肾气虚等,可通过中药调理,达到根治,根据不同的症状可通过中医药方调理。
(一) 心脾两虚 :
1. 症状: 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华,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益心脾。
3.可服归脾汤,若腹胀、脘闷、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厚朴以芳香化湿,健脾行气;
(二)肾阳不足
1 .症状 : 嗜睡发作,或昏昏欲寐,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2 .治法 : 温补肾阳。
3 .服右归饮,若气虚血脱等,加人参重用并加白术、黄芪。
(三)脾气虚弱 :
1 . 症状 : 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黄,神倦肢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健忘易惊,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 补益气血,荣脑醒神。
3 .可服养心汤,如水饮内停,心悸怔忡者,加猪苓、槟榔、泽泻;整日昏睡不醒者,加苏合香、石菖蒲、益智仁以开窍醒神。
(四)胆热痰阻
1 .症状 : 昏困嗜睡, 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呕恶,胸胁满闷,舌红苔黄,脉弦数。
2 .治法, 清胆化痰。
3 .可服蒿芩清胆汤, 因痰浊内阻,气逆不降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加旋覆代赭汤以益气和胃,化痰降气;若昏睡不醒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 *
-
中医治疗主要注重调理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
补脾阳为主: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旨在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使精明之府得清阳之荣,以达补脾升阳之功。
醒脑开窍为主:用醒脾开窍汤治疗发作性睡病,方中半夏、茯苓、桂枝、苍术、干姜、淫羊霍温阳醒脾,健脾化湿;藿香、石营蒲、草豆蔻芳香化浊,开窍醒神;杏仁、厚朴、茯苓分别以开上、宣中、导下,使三焦气机畅通,湿邪得化。
利湿涤痰为主:用涤痰汤(胆南星20g,党参20g,大枣20g,白术12g,半夏log,酸枣仁15g,远志log,陈皮log,枳实log,生姜3片)治疗发作性睡病,连续服用6剂症状好转。
镇心醒睡为主:用镇心醒睡益智方(远志15g,益智仁12g,石菖蒲log,水煎服)。
温补脾肾为主:以温补脾肾法自拟醒神汤为基本方治疗发作性睡病:熟地黄30g,菟丝子15g,鹿角胶log(烊化),炮附子log(先煎),桂枝log,炒白术15g,茯苓30g,炒山药15g,肉豆蔻6g,陈皮log石菖蒲15g,郁金15g,升麻6g。每日1剂。
针刺:选用鼻交(经外奇穴鼻背部正中线鼻骨基底上方鼻骨间缝)、神门、三阴交、太冲。仰卧位取鼻交穴,向鼻尖刺人2-3分,小幅度捻转出现针感后留针,后依次取双侧神门、三阴交、太冲。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中医疗法是针对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体质而进行的治疗方法。患者除了进行中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单调的生活方式,可为自己的生活安排一些有意义并有兴趣的活动。患者亦可在白天自己快要睡的时候,喝点茶或咖啡,来保持大脑清醒。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